时至惊蛰,大地从冬眠中苏醒,万物开始复苏,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今年惊蛰恰是3月5日,与学雷锋纪念日巧遇,我们仿佛看到了生命的觉醒与精神的传承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鹏程幼儿园开展了以"惊蛰一声春“雷”响 “锋”光无限润成长”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鹏幼娃在感受节气变化、了解惊蛰节气风俗的同时,弘扬雷锋精神,培养幼儿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优良品质。
学雷锋 传精神
知雷锋 树榜样
各班老师通过听故事、看视频等形式,带领孩子们一起了解雷锋叔叔一生乐于助人的事迹。孩子们对雷锋产生了敬佩之情,纷纷表示自己也要像雷锋叔叔一样帮助他人。
小小雷锋在行动
鹏幼娃争做“小雷锋”,幼儿园里到处都有“小雷锋”们的身影。他们纷纷拿起了小抹布、小拖把等工具,做着力所能及的事,尽自己的所能为可爱的幼儿园添上了一份温暖的色彩,顿时,一股“学习雷锋好榜样”的热潮席卷鹏程园。
惊蛰篇
惊蛰是春天的第一声惊雷,所谓“春雷惊百虫”,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3月5日,鹏程幼儿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惊蛰”主题系列活动, 快和鹏幼娃们一起倾听惊蛰的声音,探索春天的秘密吧!
节气·新知
惊蛰.知多少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惊蛰吗?”
“惊蛰的时候会打雷,轰隆隆的。”
“到了惊蛰,天气会越来越暖和。”
“小朋友们知道的真多,那惊蛰还有哪些秘密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惊蛰,古称"启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蛰,即动物潜伏冬眠。古人认为是春雷惊醒了昆虫,此节气也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
节气·体验
一声雷响,带来了惊蛰;也预示着春天的来临,在这样一个温暖的节日中,中班组的小朋友开展了一场关于“惊蛰节气”的晨会活动,他们一起欢歌春天的到来,了解惊蛰的趣事。
节气·习俗
惊蛰吃梨
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在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并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也有人说“梨”谐音“离”,惊蛰吃梨可让虫害远离庄稼,可保全年的好收成。另外,惊蛰时节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吃梨能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祭白虎
在我国民间传说里,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惊蛰这天出来觅食,所以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以脱离是非缠绕。
吃懒龙
按照老北京习俗,在惊蛰这一天每家每户都要吃“懒龙”。据说吃了“懒龙”,可以去除“春懒”,人也就会变得勤快起来了。“懒龙”,是用发面蒸的一条长形卷体,做法是把发面擀薄制成长片,放上和好的肉馅,然后卷成长条形,盘于笼屉中,蒸熟后切开。
打小人
惊蛰之日,平地惊雷,百虫出蛰,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以香味驱赶蛇虫鼠蚁,后来“打小人”逐渐成为惊蛰这一天人们驱赶霉运的习俗。
蒙鼓皮
古人认为,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表达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节气·自然科普
1、为什么天上会打雷?
天上的云有正极和负极,碰到一起会发出闪电,产生光和热量,周围空气会产生热膨胀引发出强烈的爆炸式震动,这就是雷声。
2、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但它们的传播速度不同,因为光的跑得比声音快好多倍,所以我们会先看到闪电,片刻之后,才会听到雷声。
节气·惊蛰古诗
《农事歌》
乍暖还寒季,杨风裹雨来。
蛰居冬梦短,睁眼响春雷。
融融春光,万物复苏,此时的大地,一派生机。一切美好悄然发生。在感知节气变化的过程中,小朋友们沐浴着传统文化洗礼,体验着惊蛰节气的民俗文化,进一步学习和弘扬了雷锋精神,孩子们在奉献中收获喜悦,在实践中传播文明。在学习雷锋的路上,我们永不止步,每个人都能成为小“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