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饺子,两头尖,芳香飘飘幸福甜;
冬季冷,饺子暖,尖尖两头心相连。
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饺子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人们欢迎,且恰逢“立冬”节气,北方素有立冬吃饺子习俗,蕴含团圆情、家国亲情,为了更好的体验节气习俗,锻炼小朋友们的生活技能,中一班的饺子盛宴便开始了…
饺子的由来——饺子,又名“饺饵”,是中国的传统食品,相传是中国东汉南阳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孩子们虽然对饺子这种美食十分熟悉,但却不知道饺子的由来。于是,我们抓住这个教育契机,用动画短片的形式,带孩子们了解饺子的历史故事,以及饺子在中国南北的差异...
关于饺子的讨论:
“饺子是什么样的?”
“饺子是弯弯的,像香蕉一样。”
“我妈妈给我吃过五颜六色的饺子。”
“饺子里可以包草莓吗?”
“不可以,我只吃过香菇馅的饺子。”
“我吃过猪肉白菜馅的,还吃过芹菜肉馅的呢!”
教师思考
当教师把表达的权利与机会还给儿童时,教师应该积极的去收集那些有意思语言,这些语言里,不仅仅是儿童说的话,也可能是画面上黑黑的涂鸦,却是孩子最想尝试的芝麻,因此,当我们真正的去倾听时,儿童的一百种表达才被看见。
饺子初体验
看着老师们铺好了桌布,小朋友们都已经迫不及待了,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要先做点什么呢?
第一步:洗手
第二步:分工
老师和小朋友们分工合作,洗菜、择菜……做得有模有样!孩子们包饺子的样子俨然是一个个小厨师。
“哎呀!不好了,我包的肉太多了,要跑出来”
“老师老师,你能帮我压一压吗”
发现问题:露馅儿了、饺子太扁了、封不了口
探索调整:馅儿不能太多,饺子皮边不能放。饺子扁,就把馅儿多放一点。饺子皮边要涂水,才能封口。
再次尝试:利用勺子,勺刚刚好的一勺馅。瞧, 一双双小手像是在跳舞、变魔术,包好一个又一个;不一会儿桌子上就变出了一个个白生生的饺子。
饺子出炉 分享美味。好吃不过饺子,可爱不过孩子。孩子们第一次包饺子,虽然包得不是那么完美,但都是孩子们的珍宝,他们小心翼翼地放在盘子上,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经过孩子们的精心“烹饪”,香喷喷的饺子出锅啦!原来,饺子还有很多吃法,有蒸饺有水饺,萌宝们目光聚集,对着自己的“战果”好一番欣赏,紧接着一颗颗饺子下肚,哇哦!太美味了吧。我们还把我们的“战果”分享给其他班的老师们!
饺子的延伸
在第二天的区角游戏中,美工区的小朋友兴奋地跑过来拉着我说:“老师,你看,我做的'饺子'。”还有美食区的小厨师也做起了饺子,孩子们对饺子的兴趣愈加浓厚。于是我们趁着孩子们的兴趣点,开始第二场的饺子盛宴……
绘画篇:孩子们通过绘画的方式分享了自己设计的饺子造型,小饺子们有着不一样的样子和表情,可爱极了!
彩泥篇:小朋友们还发现用彩泥做饺子,更加生动有趣。在家也“做”起了饺子,先用彩泥揉成小圆球做馅儿,然后拿彩泥来做皮,接着把馅裹在里面,这样饺子就完成啦!
绘本分享:《七只鼹鼠包饺子》故事里七只鼹鼠个性鲜明、分工明确相互合作一起做出了传统美食饺子,并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课程总结
“饺子”是孩子们经常见也喜欢吃的食物,在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绘画、手工、动手操作等形式来了解饺子的奥秘,在玩的过程中感知饺子的不同口味、造型,原来游戏中孩子们的思考力不断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丰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愈发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