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网站首页>班级活动>正文

葡萄的夏日奇遇

来源: 发表时间:2024-07-05 阅读次数:358

活动缘起

近期结合班级探寻幼儿园里夏季水果的活动,孩子们无不对水果乐翻天里的水果垂涎三尺,尤其是幼儿园围墙边高高垂挂的葡萄藤,孩子们对藤蔓上挂满的一串串晶晶亮亮的葡萄尤为感兴趣。这些圆溜溜的果子吸引着大部分孩子的注意,孩子们也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关于葡萄的一切。“葡萄现在还是绿色的,他还没有长大。”“我吃过绿色的葡萄。”“我吃的葡萄是紫色的。”“葡萄好好吃,我喜欢吃葡萄!”为了追随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同孩子们一起开启一场夏日的葡萄探索之旅。

葡萄大发现

在园里孩子们兴奋地穿梭在幼儿园葡萄藤下,观察着那一串串诱人的葡萄,迫不及待地和老师分享自己的发现。“我摸着葡萄感觉滑滑的”。“我摸着是硬硬的。”“我摸着是软软的。”“我闻着好香啊!”“我闻起来是甜甜的味道……”

有的孩子还发现了葡萄藤上的小虫子,他们好奇地观察着这些小生命。为了更深入的了解葡萄的秘密,孩子们和老师回到家也收集了大量关于葡萄的知识,第二天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观察,了解了葡萄的生长环境、品种特点以及营养价值。原来葡萄不仅美味可口,还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

葡萄美味多

随着对葡萄的深入了解,孩子们对葡萄相关美食尤其浓厚。葡萄可以做什么美食呢?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孩子们说可以做葡萄汁、葡萄蛋糕、葡萄糖、葡萄雪糕……为了满足孩子们的美食兴趣,我们商量先从简单的葡萄美食开始。哪种美食最简单呢?孩子们依次分享了自己喜欢的葡萄美食做法,通过做法步骤和材料,孩子们发现制作葡萄汁最简单。

工具大探讨

制作葡萄汁需要用到那些工具呢?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了讨论。“可以用榨汁机。”“可以用压汁器。”“也可以用手压,手捏成锤子敲。”这些方法是否都能成功做出葡萄汁呢?孩子们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应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于是我们决定让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葡萄变身记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了分组,小朋友自动分为了三组,有榨汁机组、压汁器组和手捏组。分组结束后,孩子们便行动起来了,清洗、剥皮、去籽,孩子们忙的不亦乐乎,很快一盘盘果肉就剥好了。接下来就到了制作葡萄汁的时刻了。   

榨汁机组    

清清小朋友主动分享了自己的榨汁经验,制作葡萄汁需要先清洗、再剥皮、取出籽、放入葡萄果肉就可以了。然而,孩子们却产生了分歧。“要加水,有水才能榨出汁。”“不加水,我家里榨的时候没有加水。”孩子们在加水or不加水的问题上争论不休,最终我们决定现场实验来证明。老师讲解了榨汁机的使用方法和活动中的安全事项,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尝试。

第一次不加水榨汁

随着清清按下启动按钮,榨汁机里的葡萄开始发生了变化。孩子们观察并快速分享着自己的发现:葡萄“飞 ”起来了葡萄变碎了葡萄变成葡萄汁了现在颜色是肉粉色的,上面还有白色的泡泡。通过第一次的实验我们知道了原来不用加水也能榨出汁,那加了水后榨出的汁有什么变化呢?口感会有区别吗?老师引导幼儿猜测并再次实验。

第二次加水榨汁 

孩子们观察发现:不加水的葡萄汁是肉粉色,加水后的葡萄汁颜色要绿一点,加水后的葡萄汁里有一点果肉,但是加水后没有那么浓稠,在榨的时候会旋转的快一点,并且葡萄汁倒出来会更多一些,泡泡也更多。口感对比 在孩子们的品尝下,QQ 小朋友分享了两种不同榨汁方式的口味对比:不加水的喝起来感觉有渣,加水的可以吃到果肉。不加水的味道喝起来更甜,加水的有点甜。不加水的喝起来是黏糊糊的,加了水的没有那么黏。   

压汁器组

小朋友们有条不紊的将葡萄果肉放入了压汁器里,一颗果肉时小朋友很快就压出汁液了,想要挑战多颗的曦哲小朋友却遇到了难题.他觉得压的时候有点困难,其他小朋友也发现在压的时候果肉还会溢出来.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请幼儿来分析原因.“因为他放的葡萄太多了。”“他的力气太小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少放一点葡萄进去压,就不会跑出来了。”

“放的多的时候大家可以一起压。” 在提出的方法中,孩子们继续尝试,通过合作捏住压汁器.最终顺利压出来了葡萄汁。   手捏组   在前两组的惊呼中,手捏组小朋友也不甘落后.有的孩子捏出了葡萄汁,也有没有捏出来的。老师和幼儿一起探讨没有捏出汁的原因…… “他的力气太小了。”“他没有使劲儿捏。”“冉冉不是捏的,她用手撕开的果肉,所以没有汁。”捏出汁的小朋友把他们的好办法分享了出来,通过相互帮助小朋友都捏出了葡萄汁。捏完果肉后,丫米和菲菲伸出手说:老师,果肉里还有很多汁。怎么才能把果肉里的汁全捏出来呢?老师引导幼儿借助其它材料试一试,孩子们尝试用布包裹住葡萄再合力挤压,最终提取出了较多的葡萄汁,果肉变小了。

教室里弥漫着葡萄汁的香味,孩子们心中也充满了无限的成就感。老师引导幼儿多感官对三种葡萄汁进行观察、比较。在实际操作中孩子们知道了速度最快的是榨汁机,能很快就做好葡萄汁,接着是压汁器,速度最慢的手捏葡萄。

品尝三种葡萄汁:榨汁机里的喝起来黏糊糊的,味道酸酸甜甜的,里面感觉有渣。压汁器里面没有果肉,喝起来有点甜。手捏的葡萄汁喝起来像“水”一样,味道也是甜甜的。对比后孩子们觉得口感最好的是手压葡萄汁,因为喝起来味道最甜,没有渣,也没有果肉,最像葡萄汁。

孩子们还讲述了自己最喜欢的榨汁方法。“我喜欢榨汁机,因为他的速度很快,榨汁很方便。”“我喜欢手捏,因为手捏很好玩。”“我喜欢压汁器,因为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压出汁很开心。”教师小结:三组孩子都成功的将葡萄变成了葡萄汁,多次的实践与努力之后,幼儿收获的不仅有可口的葡萄汁,还有同伴合作的方式与不同榨汁方法的新经验。正如陈鹤琴所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得着直接的经验,就知道做事的困难,就认识事物的性质。”

葡萄皮的奇妙用途

喝完酸甜可口的葡萄汁后,孩子们看着葡萄皮问到:“这些葡萄皮要倒掉吗?”老师顺势追问幼儿想法,可是孩子们也不知道葡萄皮可以干什么。于是当天我们又提出了一个疑问,让孩子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寻找答案,这个问题是葡萄果皮还可以食用吗?家长和幼儿一起进行葡萄果皮美食调查。通过调查后孩子们得知葡萄皮可以用来制作葡萄果酱。孩子们都觉得很奇妙,想制作果酱,我们决定延续幼儿的兴趣,满足幼儿的探究心。老师和幼儿再次借助网上资源学习果酱的制作方法,接着按步骤进行操作。在制作果酱的过程中孩子们也有很多发现,原来煮果皮的时候水会咕噜咕噜的冒白色大泡泡,闻起来酸酸的,还有白色的烟会飘出来,白白的果肉在不停的搅拌下变成了紫色,开始的水到后面也变成了“泥”,看起来黏黏的。孩子们通过接力搅拌的方式,最终,果酱制作成功了。

葡萄的创意之旅

品尝了葡萄的不同美味,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与葡萄相关的创意活动。孩子们用拓印的方式完成了美丽的葡萄画,表达着对葡萄的喜爱。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剩下来的葡萄梗加上粘土又变成了一串栩栩如生的葡萄,瞧,这个葡萄看着是不是很好吃呢?

活动反思

在此次夏日葡萄奇遇活动中,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追随幼儿的兴趣从观察、了解到动手操作等一系列活动。孩子们对葡萄的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解答自己的疑惑。在“制作葡萄汁”的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兴趣。他们自己动手清洗葡萄、去皮去籽,然后用榨汁机榨出新鲜的葡萄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制作葡萄汁,还体验到了自己动手的乐趣和成就感。回顾整个活动,我深刻感受到,只有真正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尊重他们的选择,给予他们足够的探索空间和时间,才能让他们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上一条:独一无二的我下一条:趣玩“蚁”夏
Copyright 2020-2022 成都市温江区鹏程幼儿园 All Rights Reserved